“要干,就要拼命干出一番成績來”
李玉順在工作中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領導對心連心公司技術進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在李玉順的辛勤努力下,國家環保現場會在心連心公司召開
李玉順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
時任河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段金生對李玉順給予高度評價
2013年11月19日,心連心公司原料結構調整項目一次投料成功,企業實現了又一次新的跨越
他像一片綠葉,深情地戀著腳下的土地;他像一棵大樹,將根深深地扎入沃土。
生命只有根植沃土才能燦爛絢麗。他扎根心連心30余載,在心連心公司的沃土上茁壯成長。
他專注于縱橫管道,不斷挑戰新的高度,托起企業技術進步的希望,成了行業的技術領跑者、守望者。他以出色的成績,曾獲全國“十一五”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突出貢獻獎獲得者,被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聘任為全省**批工業行業技術改造專家,被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授予“企業技術進步突出貢獻獎”;他主持完成了40多項國家授權發明**,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南省十佳工業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項目優秀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為心連心公司發展壯大、中國化肥事業的騰飛做出了杰出貢獻。
他就是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肥技術領域的開拓者、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玉順。
“要干,就要拼命干出一番成績來”
如果說,在我國化肥制造業的發展史冊上,凝聚著一批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李玉順身為“中國化肥行業領跑者”心連心化肥的科技領頭人,在這一史冊上書寫了令人矚目的一頁。
他從一個小化肥廠的技術員干起,伴隨企業一起走過30多年風風雨雨,不斷向著更高的目標砥礪前行。李玉順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二批大學生。1982年,經過4年的苦讀,他光榮畢業于鄭州工學院化工系無機化工工藝**。在80年代,化工**本科生含金量之高、社會之稀缺程度是現在的人所難以想象的,毫無疑問,他當年有很多更好的選擇。但是,面對“鐵飯碗”、高薪崗位等誘惑,他毅然決然地踏進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新鄉縣化肥廠(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前身)的大門。1982年,風華正茂年方22歲的李玉順,成為了新鄉縣化肥廠的一個技術員。為什么大學畢業后沒有選擇更好的單位,而是走進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化肥廠?他在思考、在追問: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價值在哪里?他對生命的價值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是拼搏和奉獻。年僅22歲的李玉順在這個小化肥廠留了下來,他暗暗下決心:“要干,就要拼命干出一番成績來。”
愛業方能執著。唯有無比熱愛事業,工作才有無限熱情。作為一名技術員,李玉順對事業熱愛到如癡如醉的境界:為研究生產工藝,他像著了魔一樣,手里攥著筆記本,口袋里裝著圖紙,走遍全廠每一個角落,一根根管道、一個個設備在他眼里如數家珍。他給自己“約法三章”,無論再忙,每天都要看一小時**書籍,收集一次行業信息,寫一篇工作日記。
年輕的李玉順一頭扎進了企業技術進步事業的洪流中。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讓一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勞作的父老鄉親告別貧瘠土地,讓一個個日益落后的化肥工藝設備脫胎換骨升級換代變成現代先進的大型裝置,是我**大的心愿。”正是憑著對化肥技術事業的熱愛,他成為廠里和行業的專家,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大獎,撰寫數十篇技術論文,備受行業的關注和矚目。他把對崗位的熱愛、對更高目標的不懈追求,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埋頭苦干,愛崗敬業,在推動新鄉化肥技術進步中默默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苦煉成金,玉琢成器。許多大型化肥企業的老總,看中了他高超精湛的技術功底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慧眼識出了這塊難得的好“玉”,多次想高薪聘請他,但李玉順并不為之所動。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李玉順以超群的才干,很快就從一名技術員,走上了總工程師崗位。
“他,32年打贏了18場技術改造攻堅戰”
三十余載志不移。憑借滿腔的拼搏進取精神,李玉順不斷向著技改的新高峰攀登。李玉順1982年到新鄉縣化肥廠的時候,企業僅擁有8000噸合成氨的生產能力。通過對工藝技術進行不間斷的優化、改造,企業技術進步一年一個新臺階,年年都有大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的填平補齊、800系列技改,合成氨蒸汽自給技改,企業的技術改造腳步始終沒有停歇。在每一次工程建設期間,李玉順就把家搬到了廠里,和全體技術人員吃住在一起,夜以繼日奮戰在施工的**線。
在碳銨改產尿素工程建設期間,正常要用18個月的建設工期,李玉順帶領技術人員奮力拼搏,僅用14個月就建成投產,并且投產當年尿素產量就超設計能力50%,在全國創下了“三個一”的奇跡:即一次投料成功,一次質量達標,一次超過設計能力。這在全國的小尿素中都是不多見的,曾受到了原化工部、省政府、省化工廳的表彰。
1996~1999年,他主持實施了尿素“四改六”“六改十”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實施使心連心尿素產能穩步拓升,使心連心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從年產4萬噸規模改造成30萬噸規模的尿素企業。
2000年6月,他主持實施了投資3500萬元建設的10萬噸/年復合肥項目,并參與了之后的一期改造和二期、三期項目擴建,拓展了公司化肥產品的多樣化。
2001~2002年,他主持實施了投資7000萬元建設的熱電聯產項目,使企業裝置的能耗和成本穩步下降。
2003~2004年,他主持實施了投資13000萬元建設的“雙高一優”項目,該項目達產達標后,使公司生產規模擴大一倍,利稅由6000萬元增加到12000萬元,雙高一優項目使心連心公司邁入中氮行列。
2005年7月至2006年9月,他主持實施了投資62000萬元建設的“18-30”河南省重點工程項目。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投產,使心連心公司年新增產值70000萬元,年新增利稅12000萬元。
2004年11月,他抓住機遇,憑借企業自身環保優勢和地方政府良好的環保氛圍支持,積極進行爭取申報由國家環保總局、財政部及氮肥協會推出的氮肥行業專項治污項目——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示范工程,**終使心連心公司成為該項目**批獲得中央財政環保專項資金支持的企業。項目總投資1037.77萬元,2005年5月全部竣工投入運行,2006年通過環保部門驗收,成為全國**家氮肥行業生產污水零排放的氮肥企業。該技術在全國氮肥行業推廣。李玉順榮獲中國氮肥工業協會頒發的“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綜合治理環保工程”二等獎。
2007~2009年,他主持實施了河南省重點工程24-40項目。項目的順利實施和投產,使心連心公司產能增加70%,具備了120萬噸尿素生產能力,邁入大型化肥行列。
2011年,他主持建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合成氨生產系統節能技術改造”工程,2013年通過國家發改委驗收和清算,該項目每年可實現節能3.8萬噸標準煤,企業獲得國家1100多萬元資金獎勵。
2011~2013年,他主持建設河南省重點工程45-80項目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45萬噸/年合成氨裝置清潔生產工程技術”工程,作為全國氮肥行業清潔生產技術示范項目,企業獲得國家1000萬元資金獎勵。
2012年,他主持建設國家工信部、財政部“工業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示范工程,氮肥行業**次開展集團化能源管理中心技術研究,每年可實現節約標準煤2.6萬元,企業獲得國家690萬元資金獎勵。
1995年以來,他相繼主持完成了尿素改造工程、尿素“四改六”工程、熱電工程、復合肥工程、甲醇工程、“雙高一優”工程、“18.30”工程、“24.40”工程、鐵路專用線工程、45.80工程等一系列技改項目,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在各項工程建設中,他銳意進取、身先士卒,帶領各**技術人員精心研究,消化吸收同行業的多項先進適用技術,使各工程項目順利建成投產并一次開車成功,保證了心連心公司的工藝技術始終保持同行業先進水平,裝置運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或優于設計值。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淑蘭這樣評價李玉順:“從李玉順進廠到現在,共主持完成主導產業重大工程18項,32年打贏了18場技術改造攻堅戰,他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在心連心默默耕耘了30多年。”
32年來,他帶著一支兵強馬壯的技術隊伍,在機器轟鳴、管道飛揚的光影中,譜寫了一曲曲企業創業的戰歌。
“就是豁出這條命,也要攻下這個大碉堡”
2010年,心連心公司決定上馬年產80萬噸尿素的原料結構調整項目。原料結構調整項目,采用國際**的水煤漿加壓氣化工藝,工期長、技術新、施工量大,這在一開始對企業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身為總工程師的李玉順清楚,面對全新的工藝,面對大項目,技術團隊沒有這方面的基礎,一窮二白。“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不管有多大困難,就是豁出這條命,也要攻下這個大碉堡!”李玉順這個技術總指揮,在這場“大決戰”動員會上拍板。
李玉順開始問鼎心連心有史以來規模**大的“大項目”建設。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建?是個大難題。為了確定技術,李玉順帶領技術團隊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幾乎走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化肥企業。為了弄清先進的煤氣化、氣體凈化、氨合成、尿素技術。他帶著有關技術人員考察了近一年時間,北到鄂爾多斯,南到海南富島,西到新疆動輒上千里的路程,白天黑夜生活在車上,到達后往往來不及休息和洗漱,就直接進入工廠,拿著在家里、在車上討論的問題虛心請教別人,結束后又是一幫人聽著錄音、看著筆記整理知識,不放過任何一點有用的信息。
為了學習先進技術,突破廠家的技術封鎖,很多時候,他帶領技術人員先到設備廠家聽推銷設備時捎帶的工藝知識,然后再帶著疑問到同類型廠家去找答案。通過一年多的交流學習,技術隊伍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了對新工藝、新技術的認識,選擇出**合適的工藝方案和設備供應商。外出培訓隊伍也是抓住一切機會幫助廠家人員巡檢,做記錄,渴了給打水,餓了給買飯,做一切對學習有利的事情。下班后,別人回家,心連心的技術人員卻組織起來學習討論作總結。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上下求索,通過一個又一個的“為什么”,**終,全國許多同行企業和設備廠家記住了“心連心”這個名字,也記住了心連心人的勤奮與堅韌。
春天的風沙、夏天的酷暑、冬天的風雪,沒有影響工程開車時間,不論何時,都能在工地上看到李玉順和項目參戰人員忙碌的身影。在項目建設、開車的各個關鍵階段,他和項目參戰人員一樣放棄了所有的節假日,沒有下班點,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工作,以辦公室為家。
一個月有30天在項目上奔波,作為丈夫和父親,李玉順心里卻有一份愧疚。他很少顧到妻兒,回到家中,像做客一樣,什么忙也幫不上,家人非常理解他,鼓勵他,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有多大熱發多大光。
李玉順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為了技術耗費太多的精力,很多時候回到家連說話的力氣都喪失了,一屁股坐在沙發上,妻子跟他說話,說著、說著沒有回音,一看才知道他在沙發上睡著了。
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身體素質大幅度下降,項目建設期間,甚至出現過短暫的昏迷。很多時候,他趁午休時間輸液,下午繼續投入工作,盡管累,但他從不請假。
在工程管理上,李玉順創新采用“矩陣式”管理模式,從安全、質量、進度等方面對施工單位進行對標管理,有效促進了項目組各**之間的協作意識,既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又培養了一支合格的工程建設管理隊伍。在李玉順的科學管理下,原料結構調整項目建設的高質量、高標準,讓與心連心合作的美國AP空分公司都不得不感慨,與他們合作過的那么多企業,幾乎都推遲了工期,唯獨心連心保證了項目按時完工。李玉順對施工質量和進度的嚴格控制,不僅大幅降低了開車成本,同時也在客觀上保證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
李玉順知道,自己和父親一樣,都是在一片沃土上耕耘的農夫,播下種子,捧出真情,灑下汗水,就會有收獲。苦心人,天不負。2013年11月19日,李玉順帶領他的團隊經過三年的辛勤耕耘,原料結構調整項目一次投料成功,開創了國內同規模的項目建設和達產達標**快的紀錄,樹立了企業和行業發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領跑中國化肥產業,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
創新報國,是李玉順孜孜不倦的追求。李玉順經常在心連心技術團隊例會上反復強調這樣一句話:“技術創新**,不僅為了自身的跨越式發展,也為了推動整個化肥行業的發展。做中國化肥行業的領跑者,做**受尊重的化肥企業集團,是我們技術團隊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
32年來,李玉順同志憑借多年化工技術研究和項目建設的經驗,帶領心連心技術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心連心公司乃至全國氮肥工業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為行業技術專家,為心連心公司成為行業**受尊重的化肥企業集團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李玉順這位技術指揮員的帶領下,心連心技術團隊向一個個生產、工藝的碉堡“亮劍”,發起一次次總攻,攻克了制約成本、質量、管理的一道道瓶頸,不僅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合成氨產量從不足1萬噸增加到150萬噸,尿素產能從4萬噸增加到210萬噸,復合肥從10萬噸增加到120萬噸,原料煤消耗比行業平均水平低20%,電耗比行業平均水平低28%,規模實力、綜合能耗在以煤為原料的全國單體企業中排名第1位。
2011、2012年,心連心公司在以無煙煤為原料的合成氨生產企業中,以成本控制行業排名**的矚目成績,連續兩年被國家工信部、中國石油化學聯合會評定為“行業能效領跑者”,連續兩屆被全國氮肥行業協會評為“氮肥、甲醇行業技術進步先進企業”,在全國重點行業節能減排達標競賽中,榮膺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殊榮。
2012年,國內化肥行業步入低谷,產品價格持續走低,尿素跌破行業平均成本線,使許多企業都到了虧損的邊緣,有的甚至減產、停產。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李玉順決定加速實施技術優化,提升研發能力,加快推動技術發展策略轉型,從過去的技術跟進轉向自主創新。
在李總工程師的組織下,心連心公司一次性通過了省級技術中心和“河南省化肥生產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認定,建立了目前全行業**齊全、**完善的科研機構,構建了以“應用技術研究——科研成果轉化——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為宗旨,以“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團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中心——**技術部室”為主體的三級研發體系,建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農化服務中心、國家級中心化驗室、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技術中心等多個**技術機構。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鄭州大學等多所高校和科研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伙伴關系,建立有“中國農科院心連心土肥研究站”,并與新奧集團、浙江工業大學建立了戰略聯盟合作關系,在實現現有生產系統技術升級的同時,注重行業突破性產品和技術的研究開發,促進了行業整體技術進步。
李玉順還在公司內部搭建了廣闊的科技創新舞臺,建立內部**申報和技術創新成果申報制度,開展技術革新比武,組織“科技打擂”。為了實現技術不斷升級,李玉順在低溫甲醇洗、液氮洗、合成氨系統節能、尿素熱能回收等方面成立幾十個攻關小組,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和創新,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整體成本消耗在同行業處**地位,而且為公司節約了巨額的技術轉讓費用。2013年,在符合安全設計標準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生產需要,他組織完成了氮氫氣壓縮工段和二氧化碳工段的自主設計,僅設計費用就為公司節省了160萬元。
在李玉順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心連心技術部門不斷追求新的科研技術,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累積申報**80多項,并以每年20多項數量增加,目前已經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50多項,引領著行業技術新發展。
“在陽光普照下,自己才會孕育、生長、豐收”
翻開李玉順的筆記本,記者發現了在扉頁上寫著兩行遒勁有力的大字:“用專注和卓越打造創新型技術團隊,用誠信和厚德回報社會。”誠信、厚德、專注、卓越,這是心連心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也是李玉順的工作驅動力和夢想。
李玉順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清新的空氣、良好的水質、適宜人居的生活環境是企業給社會提供的一種基本的公共產品,這也是全體心連心技術人員應負的責任。記者看到,現在的心連心生產車間,清潔靚麗、綠草茵茵、一塵不染,廠區排出的水清澈見底,竟然可以被他們用來養金魚。
早在2004年,李玉順就帶領技術專家走出去考察調研,在全國化工行業內率先采用國內**先進的環保治理高新技術,在行業上率先建成了循環經濟環保裝置,從源頭上控制了污染源,實現了污水零排放。2007年5月12~15日,由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組織,國家環保總局、財政部、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等部門參加的全國化肥企業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現場交流大會在心連心公司召開,心連心公司氮肥生產污水零排放項目被作為一個樣板典范,在全國化肥行業推廣。2007年10月27日,中歐循環經濟論壇代表到心連心公司參觀訪問,歐盟前主席、盧森堡前**相、歐中聯合商會共同主席雅克·桑特等會議代表,對心連心公司率先發展循環經濟的積極姿態給予高度評價。心連心公司也先后榮獲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化工部清潔文明工廠”,被河南省科技廳、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環保廳聯合認定為“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十一五”至今,心連心共節約標準煤25萬噸,各項污染物排放指標優于國家標準,成為國家環保總局、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樹立的環保標桿企業。
為了研發出農民朋友性價比**高的化肥產品,在李玉順總工程師的帶領下,心連心公司應用60多項自有研究技術,研發了聚能網尿素、長效大顆粒尿素、節能型尿素、聚能網復合肥、控釋復合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等新產品及其生產工藝,推出猛得利、黑力旺、辛得利、稻香歸等一系列新產品,優級品高達99%以上。累計推廣80余萬噸,推廣面積2000余萬畝。通過示范田單打單收實驗,新型肥料增產率10%左右,累計提高糧食產量20億斤。
2012年,李玉順帶領著他的技術研發團隊,還成功研發出了控失尿素高新產品,產品肥效經中科院、農科院的權威檢測,控失尿素玉米增產率達14.6%,小麥增產率達20.1%。該產品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0%以上,延遲尿素釋放速率50%以上,減少氮肥損失30%以上,真正達到高效、環保、省工、省時的目的。心連心由此成為全國**家掌握內置網式緩控尿素生產**技術的生產企業,實現了行業產品創新的重大突破。
“為了大地的豐收,為了母親的微笑,崢嶸歲月,何懼風流。”李玉順,把自己看成了心連心公司沃土上一棵不斷成長的小樹,對社會的誠就是自己的根,對事業的信心就是自己的干,對企業對崗位的赤誠之心就是自己的葉。他真誠地說:“在陽光普照下,自己才會孕育、生長、豐收。”
…………
4月16日,李玉順再次踏上了新的征程,踏上了奔赴心連心公司第二生產基地新疆的列車。新疆,將是李玉順新的戰場,又一場硬仗在等著他。我們拭目以待他新的捷報,也由衷地祝福這棵大樹,在遙遠的新疆一切順利,在心連心又一片創業的沃土上,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散發出更加沁人心脾的芳香。
扎根沃土寫華章
——記省勞動模范、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玉順
□文/圖張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