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村魂——追憶河南省新鄉縣劉莊村原黨委書記史來賀
上世紀90年代,史來賀在田間查看麥收(資料照片)
一個人,當他去世10年后,會怎么樣?
10年,有多少光環也淡去了,人們卻仍在懷念他,一想起還言猶在耳。
10年,有多少榮耀也消散了,百姓卻仍在念叨他,一提起就潸然淚下。
這位整整50年的村支書,從一個**小的原點,抵達了一個**高的巔峰。
史來賀,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七里營鎮劉莊村原黨委書記。他與雷鋒、焦裕祿、王進喜、錢學森并列,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譽為“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1979年,他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8億農民宣讀了建設農業現代化的倡議書……歷史已銘記了他,這位新時代農民的先驅,這位中國鄉村的靈魂人物。
生前,他是一座豐碑,感召了幾代人,成為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的榜樣。
死后,他是一顆星辰,照耀著千萬人,留下永垂不朽而意味深長的啟示。
忠魂
身不離農村
心不離群眾
手不離勞動
一面紅旗,在黃河北岸平原上飄揚半個世紀。
1952年12月,22歲的全國民兵英雄史來賀,當上劉莊村黨支部書記。1957年,棉花高產的劉莊,成為全國農村先進典型。史來賀與劉莊,凝成了一個血肉整體。
史來賀的50年村支書生涯中,16次進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當選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當選三、五、六、七、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其中五、六、七、八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并被評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領導干部、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有重大貢獻專家、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全國植棉能手……直至2003年4月23日,73歲平靜謝世。
2009年4月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劉莊,握著現任村黨委書記史世領的手說:“你父親的名字,我很熟悉,他的事跡我也很熟悉。一個50年代的老典型,不斷地與時俱進,使我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要研究怎么做到的與時俱進。老支書的楷模作用,這次來看一看,我也是慕名已久,了卻心愿啊!”
在今年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做出重要批示:“史來賀的事跡和精神很感人。在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可集中宣傳一批各類黨員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學有榜樣,行有示范。”
時代跌宕遞進之中,一面紅旗50年不倒是一個奇跡。史來賀青年時的起步,恰與新中國起點重合,一路穿越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時代。曾與他齊頭并肩的一批全國農村知名典型,眼看著載沉載浮,一時有人飛黃騰達,一時有人飲罪落馬,一時有人曇花一現……而他,成為一個善始善終的典型。這在人們眼中成了一個謎。
其實,他是一個率性的中原漢子,素來光頭,身板壯實,眉目開朗,粗喉大嗓。頭上的白羊肚毛巾后來不系了,還是一身布衣,兩腳泥巴。他**喜歡的事,就是在夏秋下雨天,光著脊梁在田野的大雨中呼嘯撲騰。
一個人,一個村莊,1.5平方公里,50年——這完全是他的主動選擇。
1953年,上級就要調他去當國家干部,派新鄉縣四區區委書記史廣禮“三顧茅廬”。大熱天,他拉了兩張葦席,倆人睡在打麥場上一夜談心,他說服了史廣禮,留在了劉莊。
1957年,他當上全國勞模,在北京受到周總理接見。上級準備破格提拔他當新鄉專區農業局長,他謝絕后留在劉莊。
1965年,新鄉地委下達任命,他進城當了新鄉縣委副書記,還兼任劉莊大隊支書(注: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時期,劉莊村為劉莊生產大隊)。不久“文化大革命”動亂,他被打成“黑勞模”、“走資派”游街挨斗。1968年9月一個深夜,他帶上行李騎自行車回了劉莊。
1977年,他再次當選全國勞模,河南省委任命他為新鄉地委書記。地委**、第二書記登門做工作,他要求兼任劉莊大隊支書。上任后,平時在劉莊辦公。直至轉任新鄉市人大副主任,他還在劉莊……
一生一世,史來賀都不肯離開劉莊。客觀原因是劉莊群眾不愿他走,他自己又為了什么?
他說:1949年8月6日,我在劉莊**批入黨,是在鐮刀錘頭的黨旗下立過誓的,當時沒見到統一的誓詞,我掏心窩子說過:“為了劉莊父老鄉親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都過上好日子,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吃虧,跟黨走一輩子不變心,死不回頭。”共產黨員一諾千金,我怎么能一走了之?
他說:1957年,周恩來總理得知劉莊千畝棉田畝產皮棉111斤,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握著我的手說過:“希望你們高產再高產,給全國樹立個榜樣。”如果哪天又見周總理,總理問我:史來賀,你的棉花種得怎么樣了?我怎么回答?
他說:我和同時期的全國勞模文香蘭談過,咱農業勞模的責任,就是跟群眾一起勞動,把腳下這塊地球修好。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只適合干村支書……
記者采訪時,一位退休村干部又作了補充:
因為,老史他忠于共產黨的理想,把自己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間;
因為,老史他是窮人出身,有窮人的體會,始終沒把窮人忘了,沒把可憐人忘了。
那年看電視劇《巍巍昆侖》,看到劇中的毛主席蘸墨揮毫,一筆筆寫下“永遠站在勞苦大眾一邊”,史來賀忽騰一下站起來,熱淚盈眶迸出一句:“毛主席啊,**了解中國國情,**了解農民!”
他一輩子情有獨鐘,正是**廣大的勞苦大眾。他之所以對共產黨忠誠,是因為共產黨對老百姓好,為勞苦大眾謀幸福;他之所以為勞苦大眾獻身,是為了讓老百姓相信共產黨,跟共產黨走。就是這樣一種邏輯組合、一種血肉組合,使他的政治志向至大、至純、至堅、至剛。
他的人民觀,與生俱來,是由苦大仇深的出身決定的。
1930年7月25日,史來賀出生于一個貧苦農家。他從小滿眼都是苦難,父親給地主扛了30年長工,加上連年澇旱鹽堿災害,家里窮得連鹽都買不起。土匪搶劫留下黑條限期交錢,全家哭天不應,把口糧、被子、棉襖都賣了,那個饑寒年關就像《白毛女》中楊白勞家的場景。他4歲時生對口瘡,12歲時發高燒,無錢醫治兩次差點夭亡。尤其1942年河南大災荒,劉莊死了60多口人,16家絕戶,史家也失去3位親人。從小**親他的堂哥快餓死了,他恨不得把身上的肉割下來給堂哥吃,眼睜睜看著堂哥咽下**后一口氣。他的妻子劉樹珍,父親被日本人抓勞工砸死在煤窯里,全家外出逃荒前,把16歲的她送到史家成親,那年史來賀才14歲,過早地長成了男子漢。他給富人打長工、放牛羊,又到小冀鎮趕集做小生意,爺呀嬸兒地喊著叫賣蔬果茶水;冬天拉糧車當腳力,腳跟凍裂在雪地留下一路血跡……
所以,他的初衷充滿痛感,他的追求帶著血痕,懷著一種強烈的抗爭心理,為貧窮農民求翻身,為勞苦大眾謀利益,他成了舊社會苦難史的徹底顛覆者。
1990年,史來賀和劉莊村干部開會(資料照片)
劉莊保留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史來賀舊居
劉莊,坐落于一個歷史的敏感地帶。知中原而知天下,這片土地成了一塊當代“試驗田”。1958年,毛主席到與劉莊相鄰的七里營視察,提出著名口號“人民公社好”;1957年,周總理希望劉莊給全國樹立榜樣;1981年開始,黨中央又持續關注劉莊改革進程,逐年匯報逐年批示……只有一千多口人的劉莊,成了中國農村發展大棋盤上一枚具有代表性的棋子,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密集地蒞臨劉莊,170多個國家的政要和專家頻繁地訪問劉莊,全國參觀者擁向劉莊,國內外媒體報道劉莊……
為什么是劉莊?——因為有史來賀。他為世人始知,就是一個農民帶頭人,他一輩子珍重這個身份,一輩子尊崇這份價值。為了探求一條依靠集體經濟、農民共同富裕之路,他充任了一個義無反顧的先行者、開拓者、負使命者、集大成者。他一眼看到底:“如果農民一直過不上幸福生活,那就是咱共產黨沒本事!”
他所說的農民,是每個,是全部,一個都不能少。在人民當家的新社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他不愿看到貧富懸殊,憎惡兩極分化,誰傷了貧困百姓就傷了他,誰冷了困難群眾就冷了他。他已形成一種本能——憐貧惜弱。
在他家里,嫁到七里營的大姐家富裕,嫁到毛灘的三姐家貧窮,大姐對三姐有些不屑,他走親戚就常去毛灘,極少去七里營。
出國考察,看到了美國醫藥企業的氣派,看到了日本中小企業的精良,但**觸動他的,是摩天大樓下的貧民區,是霓虹燈背后的貧富不均。
改革開放后,政策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當時他正年富力強,兩個兒子世領、世會也有才干,爺兒仨如拉出去單干,人脈本事足以輕松致富,甚至有人預言會成為雄踞中原的富翁……他卻說:“個人富了,大多數人還窮,吃飯不香,躺在床上也睡不好覺呀。集體搞好了,群眾富了,個人也就富在其中了。”
他多年養成習慣,每夜入睡前,都要對全村300多戶“過電影”。劉莊村民說:“在咱村,是集體致富,不漏一家。全村誰家日子不能過了,老史都過去拉一把。特別是對困難戶,格外看得重,恐怕他們過不好。”
他**牽掛的是病人、老人、孤兒寡母、殘疾人,連到劉莊上班的外地合同工都感嘆:“這些可憐人,平時誰理?攆在人家后頭說話人家都不想聽呢,他們在劉莊有福了。”
記者采訪36歲的余榮海,他單門獨姓,父親早亡,爺爺余得洋是啞巴,母親韓玉琴有些癡呆。他說,俺家如果不在劉莊,早就散了。從小他就看到,老書記逢年過節來慰問,又派婦女干部幫忙做家務,集體新村他家**先入住,還添置了冰箱、彩電、縫紉機。他高中畢業后,又被安排在**安全的藥廠微機室上班……老史有次路遇韓玉琴,下車問她去哪兒,她連個招呼也不會打,直愣愣說回娘家八柳樹村。上下打量她,腳穿新皮棉鞋,身披波司登大衣,打開提包看看,是村干部幫她準備的燒雞、鮮肉和糕點,老史滿意地笑了。啞巴余得洋熱心為村鄰做好事,孫子結婚時,老史來喝喜酒,還提起早年在梨樹園的趣事,他可有面子了。他只要一比劃舉大喇叭,孫子就知道他又遇見老史了,他還比劃老史拉著他的手問寒問暖。有一天孫子告訴他,老書記去世了,80多歲的他跌跌撞撞拉著孫子往史家跑。出殯那天,他站在家門口朝靈車不舍地擺手,淚流無聲……
采訪楊麗時,她剛當上藥廠職工食堂伙房組長。1999年九月初四,她在縣醫院剖腹產下一對龍鳳胎后,大出血昏迷,醫生站在血泊中搶救,醫院血庫告罄,急需輸A型血。老史從聞訊那一刻起,徹夜抱著電話,為了一位普通村民的生命,調動的陣勢真是壯觀。史世領帶人**先趕到新鄉血站,**個擼起袖子抽血。汽車把劉莊人馬一批批運往血站,終于從兩人身上找到了A型血,汩汩輸入楊麗體內。楊麗的公公又端來幾袋血,說是老史托人從其他醫院找來的。楊麗輸血4000CC,幾乎把全身血液換了一遍。從老楊莊趕來準備獻血的娘家人,感動得流淚。醫生和病友也贊嘆:“社會主義好,劉莊集體好,有史來賀這樣的支書,劉莊人還怕什么?”……老史見到一對龍鳳胎時,小兒女已在花園中蹣跚學步,奶聲奶氣爭著喊“老史爺爺”,他無比滿足地連聲答應:“啊,可好,可好!”他去世時,楊麗的婆婆攔著靈車哭喊:“老書記,俺們不讓你走啊!”
對放羊老漢劉榮正,對老村醫劉明書,老史都是守在床前直到送終。可是,自己的父親臨終時,他正領著群眾在棉田里緊張排澇;自己的母親臨終時,他正守在造紙廠烘缸旁指揮試車。這個遠近聞名的孝子,只有伏在雙親靈前磕頭痛哭。
他直到逝世前去住院時,還催促村干部:“我想來想去,全村可能數老王家日子**差,你去看看他有啥困難沒有。”腿有殘疾的王偉民,早年從安徽逃荒落戶劉莊。村干部看了回來說,老王家小院可干凈了,床上新被子,老伴也體貼,他還親口說有幾萬元存款。老史長舒一口氣:“只要他還能存幾萬塊錢,村里所有人的生活就不成問題,這我就放心了……”
這個劉莊的當家人,既像仰事侍奉的兒子,也如俯身呵護的慈親。
夏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