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
李建國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出這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這個總目標是貫穿《決定》全篇的一條主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
一、深刻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重大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我們黨清醒認識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深刻分析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提出來的,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一)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
當今世界,由于各國歷史、文化和發展道路的不同,存在著不同的法律制度模式和法治體系。提出這個總目標,就是要明確宣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要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前進,堅持我國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明確這一根本性問題,有利于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和歷史任務,有利于統一思想、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識,排除和澄清各種模糊認識,保障依法治國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二)規劃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布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方面,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個領域,必須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和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針對我國法治建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體現推進各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從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和黨內法規體系等方面對法治體系建設提出目標要求,從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方面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和總體安排。
(三)反映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
隨著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我們黨對法治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十年動亂”結束后,鄧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適應這一要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民主法制建設的新征程。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黨的十六大、十七大重申了這一方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將依法執政確立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一個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在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根據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地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目標的提出,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提出,不僅在黨的歷史上是**次,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獨創性,是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標志著我們黨對法治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四)體現了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國家**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基本的手段。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就是考慮這個總目標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內在聯系和相互銜接,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必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可以說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就像兩個輪子一樣協同驅動,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制度動力和保障。
二、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科學內涵
《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內容作了科學闡釋。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切實解決好制度模式的選擇問題。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國體政體、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這一核心要義的提出,彰顯了我們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正確方向,從根本上劃清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本質區別。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沿著這條正確道路前進。
(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整體,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理論和實踐提高到一個新水平。這個法治體系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依法治國,**先要有法可依。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但要看到,法律體系形成后,還要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法律規范不協調、不好用的問題。繼續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包括完善立法體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以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目前,法律實施還存在諸多問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存在,有些地方以權謀私、徇私枉法、破壞法治的問題還很嚴重,人民群眾對這些問題意見還很大。法律的有效實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為此,必須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具有**堅實的支撐力量。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無論是黨的執政權,還是立法權、執法權和司法權,都具有權力的天然屬性,那就是,缺乏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建立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健全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建立確保憲法法律得以有效實施的責任機制,真正做到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一是,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提高依法執政能力和水平,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障。二是,加強法治專門隊伍和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加強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和物質條件。三是,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規律、不利于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完備的制度保障。四是,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會氛圍,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行為懲戒機制,使尊法信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同時,要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我們黨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黨治黨、執政興國。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目前,黨內法規的系統性、整體性和與國家法律的協調性不夠,亟須推動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一手抓科學制定,一手抓堅決執行,形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
(三)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工作布局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將“一個共同推進”和“一個一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
1.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使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執政的基本內容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我們黨通過法定程序將黨的主張上升為國家意志,二是黨領導立法,三是黨帶頭遵守憲法法律,四是黨確保憲法法律實施。依法行政是法治狀態下政府行為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式,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合法行政,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三者具有內涵的統一性、目標的一致性、成效的相關性,必須彼此協調、共同推進、形成合力。依法治國必須著眼全局、全面部署,努力確保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之齊頭并進。
2.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國家要求國家權力由憲法和法律賦予,依照法律的程序規定行使,并對行使公權力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法治國家必然是民主的國家、依法而治的國家。法治政府是依法設立,職權由法律賦予且依法行使,對其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政府。能否建成法治政府,決定著法治國家建設的成敗。法治社會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依法承擔社會責任,依法辦事、依法解決糾紛,社會治理依法進行。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相互聯系、內在統一,是法治建設的三大支柱,缺少任何一個方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無法實現。因此,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一體建設。
(四)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努力方向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辟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三、始終堅持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基本原則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并闡述了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必須堅持的五個基本原則,即: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個原則的提出,回答了社會普遍關心的涉及依法治國的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遵循。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問題。《決定》深刻闡述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和基本原則。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與時俱進地加強和改善黨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真正做到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問題。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目標。法治建設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個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更好地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問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法律對所有社會成員一視同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任何在社會中處于弱勢的公民都不得受到歧視。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加大監督力度,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支撐問題。道德和法律具有天然的聯系和共同的價值取向。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內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底線。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基礎問題。法治屬于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法治需求,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推動法治實踐發展。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不懈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