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強鎮街工會,打通服務職工“**后一公里”
編者按
11月27日,全國總工會在江蘇南通召開了全國鄉鎮(街道)工會工作交流觀摩會,這已經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第三次總結推廣地方加強基層工會建設經驗的交流活動,其努力提高基層工會特別是鄉鎮(街道)工會工作水平的初衷不言而喻。鄉鎮(街道)工會在推進基層工會建設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職責。中小型非公有制企業和各類新興產業進一步在鄉鎮(街道)集聚,帶來了這一區域內產業工人的猛增。鄉鎮(街道)工會直接面對職工,如何**大限度地把包括新興產業工人、現代農業產業工人在內的廣大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切實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成為鄉鎮(街道)工會面臨的緊迫任務,也需要各級工會認真思考、盡快行動。本版節選部分在鄉鎮(街道)工會建設上作出創新探索的先行經驗,希望對各地工會有所借鑒,帶動這項工作蓬勃開展。
海門市總工會:
打造鄉鎮(街道)工會“升級版”
如何破解鄉鎮(街道)工會無人干事、無錢辦事、無事可干等難題?江蘇海門市總工會抓住組織體制、規范建制、評議機制等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實踐,讓鄉鎮(街道)工會轉起來、活起來、強起來。
2013年初,在海門市委支持下,市委組織部和市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街道、鄉鎮工會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基層工會超過200家,職工人數超過10000人的鄉鎮(街道)應建立總工會”,“建立總工會的鄉鎮(街道)應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工會干部和一名專職工會干事,同時配備數量適當的兼職工會干部”,為加強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特別是推行鎮級工會干部“1+2+N”配備模式(即由鄉鎮(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同時配備1名專職副主席和1名專職干事,以及2~3名兼職副主席)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逐步推進鎮級總工會的建立中,海門市總工會堅持唯才原則,突破身份、年齡等限制,提前介入,會同鄉鎮(街道)黨(工)委對專職工會干部人選共同進行考察,報市委組織部同意后,提交鄉鎮(街道)工代會民主選舉;同時從各鄉鎮(街道)安監、社會保障、司法等部門選任2~3名干部兼任副主席。
海門市總工會還圍繞組織機構、人員配備、陣地建設、工作內容、經費保障等五個方面,積極探索推行鄉鎮(街道)工會標準化建設。各鄉鎮(街道)總工會的女職委、經審、調解、安監等組織做到同步建立到位,并建立工資集體協商指導站、勞動合同指導站、勞動安全保護監督員片區服務站等機構。同時,建立完善“上代下”工作機制、會員代表常任制、“四方”評議制度以及激勵獎懲機制等,推進工會工作規范化,激發工會干部內生動力。還探索建立了同級財政按照職工人數給予鄉鎮(街道)工會工作經費保障和市總工會按鄉鎮(街道)上繳工會經費總額8%的比例進行回撥制度,并根據鄉鎮(街道)工會年終考核結果,市總工會對先進單位在回撥總數的基礎上給予10%到50%的上浮,對落后單位則予以減撥。
鄉鎮(街道)工會的“有為”直接提升了工會的社會地位。目前,海門市各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僅2013年就召開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28次,協調解決工資集體協商、勞動保護等問題35個,職工工資、福利、保險等方面的勞資糾紛明顯減少。
南通市總工會:
立體推進夯實組織基礎
江蘇省南通市總工會通過落實“三個強化”,全方位、立體化推進鄉鎮(街道)工會建設。
一是強化人員配置,完善組織設置,構筑鄉鎮(街道)工會人力支撐。南通市總工會于2005年制定《關于開展建立鄉鎮(街道)總工會試點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鄉鎮(街道)總工會的成立條件。積極推動下發市委《關于加強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意見》、市兩辦《關于進一步加強新經濟組織工會組織建設的意見》、市總與市委組織部《關于加強工會干部管理的幾點意見》等,對選優配強鄉鎮(街道)工會領導班子提出明確要求。南通市總工會還積極開展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選聘工作,如采取“三位一體”、一主兩輔、自主管理等模式,不斷拓展補充鄉鎮(街道)工會干部來源渠道。
二是強化載體機制,激發鄉鎮(街道)工會內在活力。南通市總工會深入開展了“三雙三建”活動,即在鄉鎮(街道)工會和基層工會開展雙亮、雙代、雙評和建設職工群眾信賴的職工之家、工會干部隊伍、五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活力型、效能型)工會活動,切實解決服務職工“**后一公里”問題;在縣、鄉、基層三級工會推行了會員代表常任制,并專門出臺暫行規定,通過召開現場會等方式重點推進,探索形成了鄉鎮(街道)工會代表聯系制度、代表活動制度、代表提案制度、代表年會制度等基本制度,以及代表視察、述職、談心、培訓、評議、考核、管理監督等特色制度;探索實行會務公開,并列入鄉鎮(街道)工會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申報各級工會評先、創模的條件之一。目前,全市各鄉鎮(街道)工會已全面推行了這一制度。
三是強化基礎規范,推進考核激勵。即健全源頭維權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縣鎮兩級人大與同級工會聯系制度,并建立鄉鎮(街道)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完善規范激勵機制,連續六年開展了爭創全市星級示范鄉鎮(街道)工會活動,開展為期三年的爭創市級工會工作模范鄉鎮(街道)活動等;加大經費保障力度,通過目標考核、重大活動、人員配備等途徑,以及項目制等方式,形成了市縣工會重點傾斜、同級政府適當支持、鎮賬縣管、鎮級使用的模式,進一步夯實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的物質基礎保障。
山西省總工會:
“四化”驅動增強基層效能
山西省總工會以“四化”驅動、全面提質為舉措,努力打造組織健全、維權到位、工作規范、作用明顯、職工信賴的鄉鎮(街道)工會。
——實現網格化層層覆蓋。2001年起,山西省在鄉鎮(街道)全面建立工會組織,推進工會組織鏈條向村(社區)和小微企業延伸,探索形成了基層工會聯合會規范化建設、運用好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隊伍的新路子。2013年,又在城鎮社區區域內大力推行工會“網格化”建設,建立“網格工會”。同時,推行“321”建會程序,即“三告知、兩報告、一宣誓”依法建會程序。此外,還建立了“社會化”用人機制,省、市、縣總工會按照每家每年5000元標準1∶1∶1進行配套補助,目前全省已擁有社會化工會工作者1410名。
——星級化規范提升。采取出臺工作規范、開展競賽活動、落實“雙亮”“四權”等方式,著力建立讓職工看得見、摸得著、可參與的 鄉鎮(街道)工會和基層工會聯合會工作運行機制。
——立體化普惠服務。山西省工會構建了“五級”服務體系,即在省、市、縣建立幫扶中心(服務中心),在鄉鎮(街道)、基層工會聯合會和村建立農民工服務站,在企業打造“職工之家”,為廣大職工建起離得**近的“職工之家”。同時,推出了“三大”服務品牌,即幫農民工討薪、職工大病醫療互助、晉工龍卡特困職工服務卡三項普惠服務。此外,在鄉鎮(街道)工會、村(社區)工會和基層工會聯合會探索建立了“聯合職工之家”,打破了單位邊界,整合各家資源,讓眾多小微企業的職工、農民工都能享受到基層工會提供的“**手服務”。
——信息化自動考核。山西省總工會注重提升考核層級,除在對各市工會的年度考核中,單列“鄉鎮(街道)工會建設”指標,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摸底調查外,還推行了電子檔案,以“五有四重雙服務”(即有依托、有班子、有經費、有制度、有陣地;重點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民主管理、勞動競賽、職工素質提升;服務企業轉型跨越、服務職工權益維護)為標準,不斷提升鄉鎮(街道)工會工作規范化水平。此外,山西省總工會還在全省推廣了工會工作信息化自動考核的“臨汾模式”,為提高建會質量、激發工會活力提供參考。
福建省總工會:
建設鎮街工會“龍頭工程”
福建非公有制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相對發達,全省90%以上的企業在鄉鎮(街道)轄內,80%以上的基層工會、70%以上的職工分布在鄉鎮(街道)。多年來,福建省總工會堅持把鎮街工會建設作為基層工會建設的“龍頭”工程,抓住關鍵環節,強化工作舉措,著力突破瓶頸問題。
推進鄉鎮(街道)工會建設的先決條件是爭取黨政支持。為此,福建省總工會積極推動省委在2002年、2005年、2011年先后下發關于加強和改善黨對工青婦工作特別是工會工作領導的意見,強調了鎮街工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把鎮街工會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考核范疇,實現黨建與工建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同時,在省、市、縣三級普遍建立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基礎上,進一步在鎮街普遍推行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為鎮街工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福建省總工會堅持資源重心下沉,著力破解了鎮街工會人財物難題。包括,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將鎮街工會干部納入行政編制,按要求選好配強鎮街工會主席、副主席,并在今年制定出臺了《福建省社會化工會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積極推進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選聘工作,保證有人干事;著力強化經費保障,2009年,省總工會出臺專門意見,將縣級工會上解省總工會經費的20%部分回撥作為鎮街工會工作專項經費,到2013年底共撥付資金1.7億多元,并對鎮街工會和專職干部實行專項定額補助;著力加強陣地建設,通過省市縣工會專項補助,“撬動”了鎮街黨委政府支持,讓鎮街工會有必要的辦公場所,對設立職工服務中心的鎮街,省總工會還給予一次性經費補助,推動55%的鎮街設立了職工服務中心(站)。
面對鄉鎮(街道)工會發展情況不同的問題,福建省總工會實施了分類指導。根據省情,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鎮街工會工作的若干意見》,將鎮街工會分為三類,即鎮街總工會和轄內企業100家以上或者職工10000人以上的為一類,企業30家以上或職工3000人以上的為二類,企業少于30家且職工少于3000人的為三類,分類制定基本工作標準、干部配備要求和考核激勵機制,重點強化一類鎮街工會、提升二類鎮街工會、規范三類鎮街工會,全面提升了鎮街工會的工作水平。
長沙市總工會:
多措并舉突破基層“三化”難題
湖南長沙市現轄鄉鎮(街道)188個,工會會員176萬人。在破解鄉鎮(街道)工會機構空殼化、運行空轉化、維權弱化等“三化”難題中,長沙市總工會在配強工會干部隊伍、健全保障體系、發揮樞紐作用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動鄉鎮(街道)工會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為了解決鄉鎮(街道)工會無人干事的問題,長沙市總工會致力于配強基層干部隊伍。2010年,市委組織部和市總工會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黨建帶工建工作的意見》,要求選好配強基層工會領導班子,落實專職專崗實職工會主席的制度機制。同時,按照“1+1+N”的模式拓寬鄉鎮(街道)工會干部配備渠道,從鄉鎮(街道)企業辦、安監站、勞動站人員中選配工會副主席,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126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此外,依托社會力量,長沙市總工會還探索出工會、社工、義工的“三工服務職工”新模式。
為破解運行空轉化,長沙市總工會加快健全鄉鎮(街道)工會保障體系。一方面,建立穩定的經費渠道,按轄內企事業單位上繳金額8%的標準將工會經費回撥鄉鎮(街道)工會,按轄區每個基層工會補貼200元、每個會員補貼2元~5元的標準拔付工作經費,并實行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獎勵兌現,破解鄉鎮(街道)工會“無錢干事”的難題。另一方面,建設工會工作活動陣地,將鄉鎮(街道)工會幫扶陣地納入全市“職工服務(幫扶)體系”。目前已建立鎮級站點126個,初步形成鄉鎮(街道)工會“千米維權服務幫扶圈”,并以小幫扶站、小閱覽室、小活動室、小運動場、小宣傳欄等為載體,實施鄉鎮(街道)職工文化活動“五小工程”。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為此,長沙市總工會積極發揮鄉鎮(街道)工會樞紐作用,推動將其納入現代社會治理體系,包括把鄉鎮(街道)工會工作納入黨政績效考核體系,把職工權益維護納入社會綜合治理體系,把工資集體協商納入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體系,把工會組建納入黨建責任體系,讓鄉鎮(街道)工會在評估企業維護關愛職工、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履行社會責任上擁有話語權、掌握主動權。同時,構筑了多重維權工作機制,“上代下”維權機制、法律援助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既切實解除了基層工會干部的后顧之憂,又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凝聚力。
西寧市總工會:
加強“三基”建設 夯實組織基礎
近年來,青海西寧市總工會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夯實基層、打牢基礎”的工作思路,大力推進鄉鎮(街道)工會規范化建設,不斷激發鄉鎮(街道)工會活力,提升服務職工的能力和水平。
為夯實鄉鎮(街道)工會組織基礎,西寧市總工會**先搭建了三個載體:
——大力推進“三基工程”(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制定出臺指導意見,明確鄉鎮(街道)工會的組織稱謂、職能定位,并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傾力支持,提升鄉鎮(街道)工會組織規范化水平。目前,全市77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工會,并同步建立完善了經費審查委員會和女職工委員會。
——深化“六好鄉鎮(街道)工會”創建活動,使兩級工會普遍做到了有牌子、有章子、有制度、有活動、有檔案。
——深入開展建會集中行動。將工會組建列入鄉鎮(街道)工會年度目標管理,建立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如今,鄉鎮(街道)區域內企業建會率達到 93%,“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已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西寧市總工會還注重完善三項機制,突出鄉鎮(街道)工會維權職責。包括建立區域性利益協調機制。針對鄉鎮(街道)所轄企業規模小、變化快等特點,將建立區域性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作為鄉鎮(街道)工會履行職責、發揮作用的主要載體;完善區域性民主管理制度。明確區域性職代會的職權,著重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推進區域性監督制約機制。著力加強區域性職代會這一廠務公開的主要載體建設,建立了以區域性職代會為主,廠務公開欄和其他形式為輔的區域性廠務公開民主管理模式。
此外,西寧市總工會著眼配強干部隊伍、整合服務資源、強化指導服務三個重點,提升鄉鎮(街道)工會服務水平。市總工會公開選聘30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充實到鄉鎮(街道)工會,同時將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機關部室負責人派往鄉鎮(街道)開展專題培訓。各級工會積極爭取黨政和社會資源,整合工會內部資源,將服務職工的平臺向鄉鎮(街道)工會延伸。目前,鄉鎮(街道)共設立工會服務(幫扶)站(點)77個,今年已幫扶困難職工3508人(次),發放救助資金359.6萬元。
保定市總工會:
聯動聯建力推工會煥發活力
“現轄315個鄉鎮(街道),在2009年已全部成立了總工會。”這是河北保定市總工會引以為自豪的數字。該市工會依托黨工共建,整合資源,大力推動鄉鎮(街道)總工會規范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聯動聯建,把市、縣兩級帶動作為推動鄉鎮(街道)總工會建設的關鍵來抓。包括依托黨工共建合力共促,積極協調縣級黨委政府,堅持做到黨建工建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出臺聯建意見,將鄉鎮(街道)總工會建設納入“縣、鄉、村、企”四級工會聯建中,實現全市四級工會組織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此外,保定市總工會成立8個督導組,采取督辦與幫扶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協調督導。
——突破難點,把解決有人、有錢、照章辦事作為推動鄉鎮(街道)總工會建設的基礎來抓。一是實現鄉鎮(街道)總工會主席的高配、專配。目前,全市共配備專職鄉鎮(街道)總工會主席36人、副書記兼職主席的304人、專兼職工會干部2275人,形成了一支配備齊整、富有戰斗力的鄉鎮(街道)工會干部隊伍。二是拓寬經費支持保障渠道。在實行日常項目報賬制的基礎上,一方面,試行以補代獎的方法,根據市、縣兩級工會對鄉鎮(街道)總工會的年度績效管理、考核定檔情況,對考核前三名的分別給予5000元獎勵;另一方面,試點進行每月對鄉鎮(街道)總工會兼職干部給予200~300元補助。三是建章立制,促規范、強素質。為進一步加強對基層工會的分類指導和規范化建設,制發了多項文件。近兩年,市縣兩級工會共組織相關培訓5000多人次,推動鄉鎮(街道)工會干部的素質不斷提升。
——增強活力,把作用發揮作為鄉鎮(街道)總工會建設的落腳點來抓。保定市總工會在鄉鎮(街道)工會中提出了“五個好”標準,即干部配備好、組織覆蓋好、制度機制好、工作成效好、上下聯通好、工作成效好,督促工會干部“想干事”。同時,突出維權作用發揮、集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并以創建職工之家為載體,深入開展“雙亮”活動,讓基層工會“干成事”。此外,還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推動整體發展。三年來,保定選樹了一批“全國百家示范鄉鎮(街道)工會”和省級百家示范鄉鎮(街道)總工會,帶動提升了全市鄉鎮(街道)工會整體工作水平。
濟寧市總工會:
創建“星級六好”鎮街工會
2011年以來,山東省濟寧市總工會針對鄉鎮(街道)非公企業集中、工會組建難,工會工作基礎薄弱、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實際,創新思維,積極探索,以創建“星級六好鄉鎮(街道)工會”為抓手,聯動推進鄉鎮(街道)工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精心謀劃,濟寧市總工會細定了方案標準。2011年初,市總工會根據全總“六好”鄉鎮(街道)工會規范化建設標準,制定了《創建標準分解細則》,將考核內容細化分解為3大項19個小項。在考核程序上,先由縣(市、區)總工會初評,再由市總工會采取全面抽查、重點考查、集中講評的形式進行考核驗收打分。在星級設置上,考核驗收得分在91~100分之間的為五星級,81-90分之間的為四星級,70~80分之間的為三星級。在考核結果運用上,根據星級進行經費獎勵,對被評為五星級“六好鄉鎮(街道)工會”的工會主席通報表彰,對連續三年保持五星級榮譽的,授予鄉鎮(街道)工會主席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通過加強領導,則保證了工作的扎實有效推進。一是爭取市委支持。濟寧市委對星級工會創建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由市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對創建活動進行安排部署。二是實施典型引路。選樹了一批鄉鎮(街道)工會示范點,大力宣傳鄉鎮(街道)開展創建活動的經驗和實效。三是加強工作指導。市總工會采取定任務、定時間的辦法,推行包保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季度通報、半年點評制度,形成了三級聯動抓創建的良好格局。
此外,濟寧市總工會在強化干部配備、強化經費保障兩個方面抓住關鍵,實施了重點突破。市總工會及時跟進,加強督查,把鄉鎮(街道)工會主席配備作為星級創建的重要指標,凡是未按市委要求配備工會主席的,實行一票否決,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市153個鄉鎮(街道)總工會全部配備了同級副職的專(兼)職工會主席,同時按中層正職配備了1名專職副主席、2~3名專職工會干事。
通過開展“星級六好鄉鎮(街道)工會”創建活動,濟寧市形成了鄉鎮(街道)工會“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位成事”的工作格局,受到了基層工會和職工群眾的真誠歡迎。
土默特右旗總工會:
基層工會上水平從“規范”入手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總工會,從整頓規范鄉鎮工會組織入手,積極破解鄉鎮工會無人員、無職權、無經費等難題,激發了鄉鎮工會活力。
通過規范組織體制,土默特右旗總工會夯實了工作基礎。一是立足現實找出路。針對工會工作人員普遍兼職、變動頻繁,加之職責不清、經費缺乏,致使工會工作很難落實到基層的狀況,旗總工會明晰了加強鄉鎮工會建設的新思路,即真正實行分級管理,認領企業和認領經費同步,配強人員和下移職能同步,切實發揮鄉鎮工會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二是集中整頓抓規范。今年初,旗總工會制定了整頓鄉鎮工會工作方案,成立領導小組,集中6個月時間深入開展了鄉鎮工會整頓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完善了“小三級”組織體系,明確了鄉鎮和村(社區)工會職責,開展了達標創建活動。目前,全旗建成了一批“六好”鄉鎮工會、“八有”村(社區)工會、和“一流”企業工會,并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基層工會建設上水平。
與此同時,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總工會注重破解發展難題,激發組織活力。**先,選優配強干部。在鄉鎮工會換屆中明確要求由鄉鎮黨委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并配備1名專職副主席和1名專職工會干事。同時,積極開展社會化工會工作者選聘工作,努力緩解鄉鎮工會力量薄弱問題。其次,強化經費保障。包括強化對社會化工會工作者的工資補貼、探索推行企業工會經費由鄉鎮工會集中管理、分戶核算制度、根據鄉鎮工會任務完成情況和工作量大小給予工作經費獎勵、每年對村(社區)工會給予工作補貼1000元。
土默特右旗總工會著重在“兩個普遍”、服務職工等方面展現作為,不僅提升了職工幸福指數,也增強了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據統計,全旗企業工會組建率已達96%,職工入會率達98%;簽訂工資集體協議653份,覆蓋企業1105家,覆蓋面達到93%;2.1萬人次職工參與了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崗位練兵等活動;653家非公企業建立了職代會制度。
三墩鎮總工會:
創新工作方法延伸服務觸角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總工會先后獲得過全國“百家示范鄉鎮(街道)工會”、浙江省“三級聯創示范鄉鎮(街道)工會”等數十項全國、省、市級榮譽。這來自于其立足于提高履職能力、提升服務職工水平,著力加強基層工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取得的成效。
強化自身建設是發揮工會作用的基礎。為此,三墩鎮總工會建立了“一體系、一網絡”,即健全本級工會組織體系,不僅配備了專職主席、兼職副主席和專職干事,還建立了經審、女工、勞動爭議調解、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和職工維權幫扶工作站,健全完善了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三方協調機制;完善基層工會組織網絡,實現全鎮基層工會組織“一牌四章、兩證一戶”(統一工會牌子,工會章、經審章、財務章、主席章和工會社團法人資格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獨立銀行賬戶),建制率達98%以上,“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不斷完善。
與此同時,三墩鎮總工會大力推動“兩個普遍”。一方面,實施了“一單一表”新舉措,即《企業加入轄區工會組織報告單》和《職工入會信息登記呈報表》制度,簡化了企業建會手續,推動了對小微企業的組織覆蓋和職工入會。另一方面,實施“一法一表”新方式,即《村(社區)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操作辦法》和《鎮直屬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操作流程表》,推動工資集體協商。
此外,著眼提升服務,三墩鎮總工會還積極拓展了服務渠道,建立“一前移一延伸”新機制,將小微企業職工和流動務工人員入會平臺前移至村(社區)服務管理中心窗口,將鎮總工會職工維權幫扶工作站延伸至村(社區)工會,建立起直接面對企業職工特別是流動務工人員入會和維權幫扶的服務平臺;探索“源頭維權”新路子,主動將服務職工工作延伸至企業用工制度、勞動保護、安全生產等與職工利益相關的勞動關系前沿,建立勞動糾紛預警機制。
如今,三墩鎮基層工會活力不斷增強,全鎮90%以上的基層工會達到了“六有”標準。同時,目前,全鎮企業建會率達96.2%;發展工會會員20973名,職工入會率動態保持在95%以上;鎮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90%以上。